顶层规划推动机器人高质量发展,实践落地赋能制造业数智化升级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有感
作者:游玮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由工信部等十五部委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高屋建瓴,系统性地规划和部署了机器人产业十四五发展方向和目标。
机器人产业属于典型的长周期投入的硬科技产业,也属于典型的多学科融合的产业,其对技术点的要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国产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相比欧美日机器人产业需要马不停蹄迎头赶上,也需要坚守战略定力和长期投入,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国家在继十三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体现了国家对机器人关键产品和技术长期支持的决心。本规划的发布,必将极大的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吸引资本、人才等关键发展要素进入机器人行业。
埃夫特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十三五期间,通过 “自主研发”和“海外并购”,实现了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研发、生产及批量使用,同时推进埃夫特机器人在若干细分领域大规模应用。十四五也是埃夫特科创板上市,获得资本市场资源加持后的第一个五年发展期,这五年的发展将奠定埃夫特走上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基础。埃夫特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照国家此次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相关感受和理解如下:
一,在发展目标方面,“技术创新策源地”的表述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中国有最齐全的制造业门类,最广阔的制造业应用场景,而目前工业机器人除了在汽车和3C行业应用较为成熟,渗透率较高外,在其他通用制造业渗透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目前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有限无法适应于多品种小批量,频繁换产的通用制造业复杂应用场景。然而中国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机器人换人市场需求巨大,巨大的需求将倒逼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在智能化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埃夫特在十四五期间,针对目前工业机器人细分行业特定应用场景的工艺包缺乏,其开发仅能由机器人厂家完成的问题,拟将传统的机器人工艺包开发环境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分层和解耦的基础上,实现低代码、组件化与模板化的开发方式,降低开发者的入门门槛,将开发群体从机器人厂家延展到更广泛的集成商甚至是个人开发者。在充分利用这些开发者群体熟悉各个制造业门类应用需求的同时,突破了机器人应用程序开发的开发者资源瓶颈,构建开发者生态圈,从而可以源源不断的开发出面向各个制造业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应用程序APP,完成了各细分行业和场景额度覆盖,此举将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在各个行业的渗透率。 同时中国齐全的制造业门类和场景为智能化技术的验证、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到2025年,中国必然会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因为市场在哪里,创新策源地就会在哪里!
二,在主要任务方面,规划谈到了拓展应用深度广度和机器人+的概念,明确了工业机器人要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机器人应用新高地。这点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机器人作为一种工具和人类的帮手,应该可以和互联网一样与各行各业的进行结合。具体来说,工业机器人则应该像工业互联网一样赋能各个细分行业的制造环节。众所周知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的方向,智能化的基础是数字化,因为没有数据就无法做到工业智能,然而数字化的基础在于自动化,即要将制造过程的相关环节从人工作业升级成自动作业,才能保证数据采集的颗粒度、实时性和准确度。而机器人作为一种柔性的自动化装备,在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将起到关键数据节点作用。埃夫特在十四五期间将携手阿里云推广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云边一体化的无人工厂解决方案,即利用阿里云的云计算技术,加上埃夫特机器人在边缘侧的感知和执行终端的能力,实现IT侧与OT侧能力的结合以增强对于复杂制造场景的适应性,从而完成对相关细分行业制造环节的自动化升级,为这些细分行业数智化转型奠定基础。十四五期间,埃夫特会与相关合作伙伴一起进一步推动国产机器人在光伏、3C、PCB、家具、集装箱、轨道交通、锂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市场份额增长。
机器人行业作为必须做到自主可控、国产替换的行业,只有在规划时高屋建瓴,实践时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