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网!    
用户名:密码:
English
今天是: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助力产业扬帆远航

发布时间:2023-02-13    来源: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网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助力产业扬帆远航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陈丹、贾彦彦

 2023.2.9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与广度,2023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吹响了以应用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智能化转型的进军号。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灵活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显著进步,应用领域加速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从汽车和电子行业快速向冶金、轻工、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等行业覆盖,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由2015年的49台/万人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322台/万人,增长超过6倍,全球排名第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也已实现实际应用。“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加速,农业、建筑业、矿山等领域智能化进程加快,人们消费升级对智慧生活要求提高,机器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如何把广阔的市场前景转化为真正的市场需求,《方案》的及时编制印发,对于有效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虽然我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但相较于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工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国服务及特种机器人虽说在家居、教育、娱乐等领域已有部分产品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但整体而言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在农业、矿业、建筑、医疗、养老、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应用市场还未完全打开。《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按照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民生改善需求,聚焦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十大重点领域,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

《方案》明确要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提出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等五项重点工作。此外,《方案》还提出,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深化宣传交流、加强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来强化“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保障。重点工作的细化及保障措施的跟进,为《方案》的落地实施提供了重要抓手与有力保障。

国家在正式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之后,紧接着编制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足以体现国家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以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当前,机器人产业正快速融入人类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可以预见,随着《方案》的逐步落实,机器人的应用深度广度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产业将扬帆远航!


我要打印】【关闭
焦点精粹              更多>>
图片新闻